17、第17章(1 / 3)

苏培盛苦着脸,正要抬腿去花房,忽而四爷又唤住他。

“去将这颗鸡蛋用冰封存。”

苏培盛转身之际,惊诧地看到四爷竟从马蹄袖里,取出一颗...一颗剥了壳的熟鸡蛋?

这鸡蛋定是在永和宫之时,福晋亲自给爷剥的那颗鸡蛋。

爷到底在何时将这鸡蛋藏在袖中,还如珠如玉似的,藏了一路?

压下心底惊涛骇浪,苏培盛小心翼翼,接过爷手里尚且带着温热的鸡蛋。

“嗻。”

.....

福晋院里,逸娴脸颊发烫,坐在梳妆台前出神。

嘴里还残存着荔枝的清甜,和男子特有的凌冽之气。

一颗荔枝就能让四爷欲罢不能,这男人也忒没定力。

想起她和四爷抠抠索索分食一颗荔枝,逸娴想着若能自己种出荔枝就好了。

可荔枝根本无法在北方正常开花结果,甚至连存活都成难题。

苦恼之际,翠翘正拿着鸡毛掸子走到她面前,开始打扫屋内陈设。

只见翠翘正拿起博古架上一扇缠枝连理玻璃小插屏。

逸娴登时眼前一亮,要让荔枝在北方存活,也并非无计可施,只要不计成本即可。

如果她能借鉴后世大棚,在新府邸里建造一座四周保暖,顶部采光的玻璃大棚,说不定还真能种出荔枝来。

只不过所要耗费的钱财,估摸着都能买好几片荔枝山头。

逸娴决定试试,于是唤来春嬷嬷。

“嬷嬷,咱大清朝的玻璃市价贵吗?”

“福晋,奴才听说万岁爷年初之时,赏赐给宜妃娘娘一块二尺长宽的玻璃镜子,清晰的丝毫毕现。”

“内务府光是造价,就需五百多两银子。”

逸娴咋舌,晶莹的玻璃在康熙朝算是舶来品,历史上要在康熙三十五年后,朝廷才会兴建琉璃厂,即便如此,也并非寻常百姓能用得起。

真是难以想象,大清的玻璃竟然如此昂贵!

二尺长宽,换算下来,就是不到2平米的玻璃,五百多两银子折算一下,都超过十万块了!

一块小玻璃就能在京郊买下个三进小院落。

可惜康熙爷早就盯上玻璃制造,否则她一定要悄悄开个玻璃厂。

逸娴走到书桌旁,取来细羊毫笔,在宣纸上仔细描绘。

春嬷嬷走到桌旁伺候笔墨,见福晋画了一间没有屋顶的房子。

咿,不对,是一间透明屋顶的房子。

福晋还在透明屋顶上画出一个小天窗通风。

“嬷嬷,这屋顶约莫总共需要二十尺长宽的玻璃,我要在新府邸福晋院里,阳光最好的空地上,建个暖房。”

“暖房四周需有水池与地龙,寒冬之时,需点燃薪火,保持暖房四季如春。”

算下来她要用二十多平方的玻璃,逸娴粗略估计,光是玻璃,就要耗费五千多两雪花银,幸亏是内务府花钱。

不对,建府邸肯定要有预算,不可能无上限,还得四爷点头同意才行。

“嬷嬷你把图纸送到四爷面前,问问四爷的意思,对外你就说,我建来当花房之用。”

“若是超府邸预算,你悄悄带些我的嫁妆首饰,拿到外头变卖。”

逸娴咬唇,又嗫喏道:“嬷嬷,今年荔枝贡那些摘了果子的荔枝树,放着也活不长,你去选两棵品相好的,等玻璃房建好后,挪到这玻璃房里。”

春嬷嬷应了一声。

最新小说: